探索中医药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北京中医药大学暑期实践团走进山西五寨
中国中医药报讯 7月15-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老师李冠颖率4人暑期实践团赴山西省五寨县,以“中医药发展+绿色生 态”为主线,开展了一场“寻药韵、探产业、 悟传承”的实践调研,全景式探索中医药赋 能乡村振兴路径。
实践团首站抵达五寨县中医院,走访了医院各科室,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驻点帮扶五寨县医疗队进行座谈。医疗队队长富苏系统介绍了入驻五寨以来建立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中医适宜技术课程等帮 扶成果。眼科医生祁怡馨创新运用“养阴润目”理论治疗老年干眼症,患者反馈良好;针灸科的智能艾灸机器人精准模拟悬灸、雀啄等传统手法,实现传统技法精准化操作。“现在县中医院的中西医协同诊疗率 提升30%,我们的目标是让村民‘小病不出乡’。”富苏说。
在五寨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主题展陈、体验古籍 拓印、辨识药材、观摩炮制技艺,了解五寨 道地药材发展史。实践团向基地赠送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和系列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手册,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
团队深入调研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在黄芪生长核心区,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基地采用轮作倒茬模式,避免重茬带来的土壤养分失衡和病害问题;精准滴灌系统在干旱季节为黄芪根部提供适量水分,避免了 传统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板结;加工车间则实现药材清洗、切片、烘干全 流程自动化。五寨县道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俊希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带动当 地500余户增收,道地药材的附加值提升 40%。
科技赋能的中药产业已成乡村振兴绿 色引擎。在海拔2804米的五寨沟荷叶坪草甸,实践团成员勘察野生黄芪、秦艽的生长环境,记录生态数据。与村民交流过程中,团队探索“绿水青山”向“健康经济”转化路径,为生态资源经济价值转化提供青年方案。
实践团最后还来到太原,参加第四届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暨山西省“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五寨县中医院作为唯一县级二甲医院,与20家三甲医院同台义诊。此外,多家山西药企及文旅、非遗单位同步开展特色活动。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体验了艾灸、耳穴压豆等1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见证了“医疗+产业+文化”立体化惠民新格局。 5天的实践,团队在诊室触摸医者初心,在基地感悟文化根脉,在车间见证产业活力,在草甸探索转化路径,在惠民活动现 场感受中医药温度。这场融合医者仁心、文化自信与产业智慧的实践,激励青年学子以中医药为纽带,在基层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